教養知識庫
感覺統合異常是一種疾病嗎? (下篇)
【前庭覺】整合不良的孩子,可能平常需要不斷的動作才能滿足大腦的需求,因此在教室內常常坐不住,甚至搖晃椅子影響大家,對於這樣的孩子可以利用上課中間讓孩子起來活動,像是幫忙收玩具,或者幫忙發書本,這都可以滿足大腦所需而讓孩子能夠短暫穩定。
另一個族群是對於感覺統合過度敏感的孩子,他們通常是不太敢動的,因此大腦反應速度也會比較慢,所以教學的時候必須給孩子足夠的反應時間,同時也可以在上課前讓孩子適度的跑跑跳跳一番,這樣可以提高【警醒程度】,幫助孩子精神更為集中。
【觸覺】整合較為敏感的孩子,對於別人的輕微觸碰都會感到不安,所以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是否會受到別人觸碰而感到不舒服,結果造成孩子無法專心學習,如果又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,他會變得更焦躁不安,甚至大發脾氣,對於這樣的孩子,他們比較適合【不具威脅】的學習環境,像是教室的最後一排,至少他們不會因為擔心後面有人觸碰而忽略前面老師正在說話。
另一類的孩子對於觸覺較不敏感,對於環境中的改變也不會在意,這是大腦不去處理環境中的訊息,包括老師的動作與聲音,因此常出現明明眼睛看著老師,但是卻是在發呆、做白日夢。對於這樣的孩子,跟他們說話或上課時,需要聲音抑揚頓挫明顯,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注意到老師。
【本體覺】整合較差的孩子,手腳的協調性表現較為落後,因此在體操或體適能表現上會慢人一拍,上課時必須給孩子時間做好準備,並且多次練習,給予鼓勵,孩子才能夠表現進步,另一方面,這類孩子對於教具的操作也會較為落後,所以必須在操作前讓孩子完全瞭解操作方法,同樣給予多次練習,孩子才能夠從操作中學習到知識與技巧。
當孩子有感覺統合異常問題時,接受職能治療絕對是第一步,但是治療畢竟只是一周之中幾個小時的事情而已,爸爸媽媽必須學習如何在家中幫助孩子感覺統合訓練,並且學習如何善用孩子感覺統合優勢或應感覺統合弱勢專案,幫孩子設計適當的學習方法。這樣一邊治療、一邊促進有效率學習的雙管齊下方法,才不會耽誤孩子的成長黃金期,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才能有正面的幫助。
← 上一則
早期教育 | 多給機會練習 提升感統能力【上篇】
下一則 →
感覺統合異常是一種疾病嗎?【上篇】